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展业监测
助力外汇业务的精细化风险管理
  • 优化业务流程

    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展业监测服务,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交易审核和延误,筛查风险客户和风险交易,提升外汇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实时动态监测

    “应自动尽自动”贯穿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实时助力低风险客户、业务快速完成事前、事中流程,对高风险客户、业务实施多层拦截的动态监测。

  • 流程设计合规

    满足事前客户识别分类,事中差异化审查,事后监测全流程风险监控。合理设计接口,满足上下游系统交互,丰富各个阶段触发时机,极大减少业务操作,监测模型全面覆盖业务场景,做到系统贴合监管要求,减少银行在发文解读、业务梳理、方案实施等方面的成本。

  • 模型个性化筛查

    设立事前评级、事中审查、事后监测三重模型,助力金融机构高效筛查客户外汇展业风险,更好的了解客户的交易习惯和行为模式,实现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筛查。

  • 风险持续性监测

    综合事前客户识别、评级信息,事中审查结论,事后交易全面分析,做到三个阶段相互联动,任一阶段发现风险行为均可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设立事后交易跟踪区监测功能,实现同业务不同阶段、同业务不同时间的双维度持续监测。

  • 深度分析

    提供多类客户、交易信息分析工具,支持横向多维度分析,支持纵向利用历史数据识别客户行为规律,助力银行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外汇展业风险监测平台
有效预防、识别、评估、监测和处置外汇合规风险

外汇展业风险监测平台,通过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落地展业方法的内控制度要求,实现事前、事中、事后个展业环节有效联动。

通过事前客户身份识别与分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客户的风险水平和需求,进而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事中差异化审查则强调在交易过程中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响应,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的蔓延和影响范围,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而事后监测报告阶段的全面监控和分析,能够帮助银行及时发现风险迹象,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和反应速度。

做好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
优化前中后全业务流程风险管控
  • 准入持续尽职调查

    系统可实现准入、持续尽职调查,通过规则主动监测客户变化,主动发起尽职调查,帮助客户解决客户和业务关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信息不对称”问题,规避可能造成的风险。不断更新和完善客户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降低外汇展业风险,保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利益。

  • 监测管控名单管理

    系统内置监测名单及管控名单,监测名单为权威机构发布的需采取一定措施的主体信息或相应登记目录,通过名单的形式实现客评及尽调时机的自动化。管控名单为确定为三类客户及登记了控制措施的行内客户。名单均保留准入及退出机制。

  • 事中差异化审查

    依据客户分类和办理外汇业务类型匹配差异化审查模型,形成系统与人工结合式审查结果认定,实现事中审查结果与事前、事后相联动。

  • 监测模型精准识别

    基于类罪指引的监测点与特征,结合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数据的结构及特点,加入了指标、事件、场景、模型、类罪等概念,确保系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力求在海量明细数据中,精准的筛查出外汇风险数据,确保业务人员精力的聚焦性。

  • 智能撰写可疑交易报告

    系统可依托行业优秀范例,结合外汇风险交易的疑点特征,精准提炼案例疑点分析内容。从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交易流水信息、特征信息等分析维度,结合图表,整合数据、全面收集客户交易特征,深挖客户潜在交易风险,快速生成完整的可疑交易报告。

  • 客户特性多维甄别

    系统加入客户关系网络图谱、资金流向图谱、调查分析情况、历史评级信息等,使业务人员可以简便的以多维度、多角度分析客户特性。

  • 外汇合规风险评级

    系统有完善合规的评级流程,全面有效的风险项设定,并可灵活配置风险子项,动态监测计算客户风险评分。